鞏義市仁源水處理材料廠
聯系人:孫經理
手機:15838253283(微信同號)
電話:0371-66557686
郵箱:1813885391@qq.com
地址:河南省鞏義市工業園區
鋁鐵聚合氯化鋁鐵PAFC廠家堿改性ZSM-5負載金屬組分催化臭氧降解工業廢水
鋁鐵聚合氯化鋁鐵PAFC生產廠家堿改性ZSM-5負載金屬組分催化臭氧降解工業廢水。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產生的工業廢水量大大增加。工業廢水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遠遠高于生活污水,且其成分日益復雜,處理難度日益增大。工業廢水中含有苯系物、表面活性劑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若廢水中的有害物質超標排放,將嚴重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導致水體環境急劇惡化,并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
截至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工業廢水的降解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傳統的物理法、生物法、化學法等降解工業廢水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對于組分復雜的工業廢水的降解效果更是有待提高。
由此,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以及濕式氧化法等高級氧化技術應運而生,其中,臭氧氧化技術因其安全、裝置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而備受青睞。
但臭氧單獨作用對廢水中有機物的處理效果有限,若采用催化劑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則處理效果會明顯提升。
目前,常見的用于工業廢水處理的催化劑載體為硅藻土、活性炭、分子篩等,其中,ZSM-5分子篩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ZSM-5分子篩結構穩定、比表面積較大,而對其進行堿改性則可以優化孔道結構,提高活性組分的負載性能。
本研究以ZSM-5分子篩作為催化劑載體,采用氫氧化鈉對其進行堿改性,探究了堿改性后ZSM-5的結構特征變化情況。利用改性后的ZSM-5分子篩分別負載Fe、Mn、Co活性組分制備的負載型催化劑催化臭氧降解工業廢水,考察了不同催化劑的催化降解效果。
01
實驗部分
1.1
試劑
氫氧化鈉,分析純,上海強順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六水硝酸鈷、四水硝酸錳、九水硝酸鐵、重鉻酸鉀、硫酸汞、濃硫酸(純度 > 98%),分析純,上海國藥化學試劑集團有限公司;硫酸銀、鄰苯二甲酸氫鉀,優級純,上海國藥化學試劑集團有限公司;ZSM-5分子篩,上海復旭分子篩有限公司。
1.2
實驗廢水
廢水取自浙江紹興某廠印染廢水,主要污染物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廢水COD在10 000~11 000mg/L之間。根據實驗需要,稀釋成COD為400~500mg/L的實驗用廢水。
1.3
復合催化劑制備
取20 g硅鋁物質的量比為36的ZSM-5分子篩浸漬于100 mL濃度為0.15 mol/L的NaOH溶液中,在50 ℃下浸漬2 h。靜置24 h,過濾浸漬液并洗滌至中性,然后在120 ℃下烘干,再在550 ℃下焙燒4 h,備用,記作ZSM-5(1)。
分別取3 g堿改性后的ZSM-5于10 mL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鐵、硝酸錳、硝酸鈷的溶液中浸漬2 h,然后在150 ℃下烘干,再在550 ℃下焙燒4 h。冷卻后,密封留存,并分別記為Fe/ZSM-5(1)、Zn/ZSM-5(1)、Co/ZSM-5(1)。將未經堿處理的ZSM-5直接負載活性組分制備的催化劑分別記為Fe/ZSM-5(0)、Mn/ZSM-5(0)、Co/ZSM-5(0)。
1.4
表征方法
采用Merlin Compact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樣品進行形貌表征;采用PE Spectrum Two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對樣品進行結構分析;采用ASAP 2020型物理吸附儀進行BET相關表征;采用日立UV-3010紫外光譜儀對樣品進行漫反射分析;采用D/max-2550VB/PC型X射線衍射儀進行晶體結構分析,測試條件:衍射源Cu-Kα(λ=0.154 1 nm),管電流40 mA,管電壓40 kV,掃描速率2(°)/min,掃描范圍5°~90°。
1.5
催化劑的評價方法
取200 mL實驗廢水置于400 mL的玻璃反應器中,調節溶液pH為6~7。從反應器的底端通入臭氧,臭氧通量為25 L/h,控制臭氧質量濃度為4 mg/L,然后投加1.0 g/L的催化劑,在溫度40 ℃下進行反應。定時取樣,測定COD。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廢水COD,COD值用鄰苯二甲酸氫鉀法校正。
02
結果與討論
2.1
表征分析
2.1.1 掃描電鏡(SEM)分析
圖 1為堿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及制備的負載型催化劑的形貌圖。
a1—ZSM-5;a2—ZSM-5(1);b1—Co/ZSM-5(0);b2—Co/ZSM-5(1);c1—Fe/ZSM-5(0);c2—Fe/ZSM-5(1);d1—Mn/ZSM-5(0);d2—Mn/ZSM-5(1)。
圖 1 堿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及制備的負載型催化劑的掃描電鏡圖
由圖 1可見,沒有經過堿處理的ZSM-5原粉表面及棱角處相對光滑,顆粒粒徑相對較大;經過堿處理后的ZSM-5分子篩顆粒表面及棱角處皆出現了輕微的破損及腐蝕現象,但仍保持了ZSM-5分子篩原有的形貌特征,這可能是因為堿液雖可對ZSM-5分子篩造成腐蝕,但由于堿液的濃度適中,使得分子篩破損及腐蝕程度較小。
由圖 1還可以較為明顯地看出,經堿改性后的ZSM-5表面負載的金屬活性組分更為均勻,而未經堿改性的ZSM-5表面負載的金屬活性組分存在黏連、堆積現象,分布十分不均勻,這說明堿改性有利于金屬活性組分在ZSM-5表面上均勻分布。
2.1.2 X射線衍射(XRD)分析
堿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及制備的負載型催化劑的XRD表征結果如圖 2所示。
圖 2 堿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及制備的負載型催化劑的XRD圖譜
由圖 2可以看出,改性前后的ZSM-5分子篩在2θ為7.9°、8.8°、22.9°、23.8°、24.3°處均出現較為明顯的特征衍射峰,表明經過堿改性后的ZSM-5分子篩仍保留了ZSM-5特有的晶體結構。
堿改性后的ZSM-5的衍射峰強度較未改性的ZSM-5衍射峰強度有所降低,這可能是由于堿液對ZSM-5分子篩骨架的輕微腐蝕作用所致,與SEM表征結果相吻合。
此外,對比金屬氧化物的特征衍射峰位置可以看出,負載型催化劑出現了相應金屬氧化物的特征衍射峰,分子篩表面成功負載上了金屬組分;但出峰位置較少,峰強較弱,這表明金屬活性組分在載體上高度分散。
2.1.3 比表面積(BET)分析
堿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的BET分析結果見表 1。
表 1 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結構性質變化
由表 1可知,相比ZSM-5原粉,經過堿改性后的ZSM-5分子篩的比表面積、孔徑和孔容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堿液清除了ZSM-5分子篩孔道以及表面易溶于堿或與堿反應的雜質,導致孔容、孔徑增大;
另一方面可能是堿液能夠溶解ZSM-5中的骨架硅,同樣導致孔容、孔徑增大。可見,0.15 mol/L的NaOH溶液對ZSM-5分子篩可以起到改性效果。
2.1.4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分析
圖 3為堿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的FT-IR表征結果。
圖 3 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的FT-IR圖
由圖 3可知,堿改性前后的ZSM-5在400~1 300 cm-1范圍內均出現了相同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堿改性并沒有改變ZSM-5分子篩的結構。經過堿改性后的ZSM-5的特征峰強度較ZSM-5原粉略有減弱,這可能是由于堿液對ZSM-5分子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蝕。
此外,從圖 3還可以看出,改性前后的ZSM-5在1 630 cm-1處均有小峰出現,為H—O—H彎曲振動而產生的特征峰,ZSM-5分子篩可從環境中吸收水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改性前后的ZSM-5都具有多孔結構,與BET的表征結果一致。
2.1.5 紫外可見漫反射(UV-Vis)分析
圖 4為堿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的UV-Vis表征結果。
圖 4 改性前后ZSM-5分子篩的UV-Vis譜圖
由圖 4可知,未經過堿改性的ZSM-5的特征峰較為明顯;而經堿改性后的ZSM-5分子篩的特征峰強度出現了減小的趨勢,且吸收峰出現了藍移,這可能是由于ZSM-5分子篩的骨架被部分溶解,使得吸收峰減小。
2.2
催化劑性能評價
2.2.1 堿改性ZSM-5負載活性組分降解廢水的效果對比
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分別采用堿改性ZSM-5負載金屬活性組分得到的Fe/ZSM-5(1)、Co/ZSM-5(1)、Mn/ZSM-5(1)3種催化劑催化臭氧降解實驗廢水,結果見圖 5。
a1—ZSM-5;a2—ZSM-5(1);b1—Co/ZSM-5(0);b2—Co/ZSM-5(1);c1—Fe/ZSM-5(0);c2—Fe/ZSM-5(1);d1—Mn/ZSM-5(0);d2—Mn/ZSM-5(1)。
圖 5 堿改性ZSM-5負載活性組分對COD的催化降解效果
通過圖 5可以看出,Fe/ZSM-5(1)、Mn/ZSM-5(1)、Co/ZSM-5(1)對廢水都具有一定的催化降解效果,反應30 min后,在3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廢水COD的降解率均高于50%。
3種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由大到小依次為Co/ZSM-5(1)>Fe/ZSM-5(1)>Mn/ZSM-5(1)。
以Co/ZSM-5(1)為催化劑,在20 min內,COD降解率已經達到了60%左右;反應60 min時,COD降解率可達89.7%。有研究表明,Co的酸性位點和臭氧的酸性位點互補。
因此,Co活性組分可以更好地分解臭氧,產生更多具有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從而使降解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2.2.2 不同體系下廢水降解效果的比較
探究不同體系對廢水COD的降解效果,結果見圖 6。
圖 6 不同體系對廢水COD的降解效果
由圖 6可見,Co/ZSM-5(1)協同臭氧作用的體系對廢水COD的降解效果最好,60 min時COD降解率可達89.7%;其次是Co/ZSM-5(0)和臭氧組成的體系,60 min內COD降解率可達79.2%。
在ZSM-5(1)和臭氧協同作用下,60 min內COD降解率為39.1%,較臭氧單獨作用的COD降解率增加了3.0%,這可能是由于ZSM-5(1)少量的吸附作用所致,表明ZSM-5(1)在本體系下僅起到了催化劑載體的作用。
60 min內Co/ZSM-5(1)單獨作用下的COD降解率為4.9%;空氣單獨作用下的COD降解率為2.0%,幾乎沒有降解效果。Co/ZSM-5(1)+空氣體系60 min內對廢水COD的降解率達10.4%,高于金屬催化劑和空氣單獨作用的效果,表明催化劑可催化空氣對廢水中有機物產生一定的降解,但降解效果一般。
實驗結果表明,Co/ZSM-5(1)對廢水COD具有較為可觀的催化降解能力,這可能是因為相比Co/ZSM-5(0),經過堿改性的ZSM-5的比表面積及孔容、孔徑均有所增大,使得可吸附廢水中有機大分子的活性位點增多,為反應體系提供了更多的接觸場所;且經堿改性后的ZSM-5負載的金屬活性組分較未改性的ZSM-5分布更均勻,活性作用點數量更多,故降解效果更為明顯。
Co/ZSM-5(1)協同臭氧作用的效果遠高于Co/ZSM-5(1)和臭氧二者單獨作用的加和,臭氧的利用率顯著提升。
這可能是因為一部分臭氧可直接氧化降解有機物大分子,一部分臭氧被金屬催化劑分解產生具有更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進一步進攻有機物大分子,進而增強了降解廢水的效果。
2.2.3 Co/ZSM-5(1)催化劑的穩定性
回收催化劑,在150 ℃下烘干后,再移至馬弗爐中于550 ℃下焙燒4 h后復用。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投加相同劑量的Co/ZSM-5(1)催化劑進行廢水降解實驗,催化劑循環使用4次。Co/ZSM-5(1)催化劑的重復使用效果及金屬離子溶出情況見表 2。
表 2 催化劑重復使用效果及Co離子溶出情況
通過表 2可以看出,Co/ZSM-5(1)催化劑循環使用4次后,COD降解率從89.7%下降至81.5%,循環使用到第4次,催化劑對廢水COD仍保持著較優的催化降解效果。而Co/ZSM-5(0)重復使用1次,COD降解率即下降了20.7%。
Co/ZSM-5(1)的重復使用效果較好,且金屬離子溶出量較少。金屬離子隨著重復使用次數的增加而減少,致使催化分解臭氧的作用體減少,故廢水COD的降解率相應呈下降趨勢。但因催化劑載體經過堿液改性,負載的活性組分較為穩定,脫落程度小,所以在循環使用了4次后,仍保持了較高的COD降解率。
03
結論
(1)表征結果表明,經0.15 mol/L NaOH改性的ZSM-5仍保留了原有的晶體結構,部分形貌出現輕微腐蝕、微損現象,孔容和孔徑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2)催化劑性能評價實驗結果表明,在以堿改性ZSM-5負載金屬活性組分制備的3種負載型催化劑中,Co/ZSM-5(1)的催化降解效果最佳。處理200 mL COD為400~500 mg/L的工業廢水,當Co/ZSM-5(1)催化劑投加量為1.0 g/L,溫度為40 ℃,pH為6~7,臭氧質量濃度為4 mg/L,臭氧通量為25 L/h,反應60 min時,廢水COD的降解率可達89.7%。該催化劑性能較為穩定,在使用4次后,廢水COD的降解率仍可達81.5%。
更多鋁鐵聚合氯化鋁鐵PAFC生產廠家詳情點擊:http://www.5358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