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仁源水處理材料廠
聯系人:孫經理
手機:15838253283(微信同號)
電話:0371-66557686
郵箱:1813885391@qq.com
地址:河南省鞏義市工業園區
高能柱狀活性炭廠家:利用手電筒干擾COD校準值,你還真是個天才!
高能柱狀活性炭生產廠家:利用手電筒干擾COD校準值,你還真是個天才!
壹
利用手電筒干擾COD校準值
在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路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大神們做不到的。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
11月3日,“山東環境”公布山東省2021年第三批生態環境行政處罰典型案例,其中“山東濰坊某紡織有限公司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案”榜上有名。
原來,今年3月5日,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昌邑分局在對某紡織企業檢查時發現,這家企業的外排廢水COD濃度高達1120mg/L,已經超標了4倍。
不過,奇怪的是,在企業的自動監測數據上,顯示的卻是“COD濃度未超標”。
經檢查才發現,感情這家企業的COD自動監測設備被人動了手腳。
原來,該企業在COD自動監測設備校準時,使用手機手電筒對比色皿進行了持續照射,提高了光強。
因為COD自動監測設備校準時,用的光強越高,標準數值也就越高,這樣就導致實際監測廢水時,COD的數值就會降低。
這樣一來,企業就可以通過干擾自動監測設施,達到違法排放污染物的目的。
看完這則新聞,小編的第一反應是:能想出這個辦法來的人,還真是個天才!
跟它相比,其他那些什么添加“COD去除劑”的辦法簡直弱爆了。
看了看文章底下的評論,不少人也是頗有同感。
▼以下評論來源于公眾號“環保工程師”
不過,可惜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么牛x的招數,最終也沒有逃脫被處罰的結果。
根據通報,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條,被處罰款48.5萬元。
此外,它還涉嫌環境污染犯罪,被移交給了公安機關處理。
罰款近50萬,還可能面臨刑事處罰,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貳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那些“奇葩”案例
回想起來,在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路上,還真是前赴后繼,人才輩出,類似的“奇葩”案例一個接一個。
能夠想起來的,首先是2016年西安空氣采樣器“戴口罩”事件。
當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例行數據審核時發現,西安市長安子站的PM10數據明顯偏低,于是要求第三方運維公司檢查,結果發現儀器正常,但采樣口內部有紗布堵塞采樣口進氣孔。
經檢查發現,原來是長安分局環境監測站站長多次進入站房內,用棉紗堵塞采樣器的方法,干擾自動監測系統運行。
當事人供述:“因為手機上都安裝著可以看即時數據的軟件,第一次去是數據高,領導讓去堵。過幾個小時看數據低,就把堵的東西拿走。過幾個小時高了再去堵,反復地去堵和拿,就是為了保持長安的數據和西安平均數據相同。”
數據高了就去堵,數據低了再拿走,這么造假感覺也挺累的。
不過,如此簡單粗暴的操作,還是讓長安子站顆粒物監測數據多次出現與周邊子站變化趨勢明顯不符的現象,導致事情敗露。
最終,幾名當事人因為“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至一年十個月不等。
事實上,“戴口罩”還算是好的,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水沖了龍王廟”,就連環保局自己的大樓也因為霧炮車“用力過猛”而被噴成了“冰雕”。
2017年12月,一張“石嘴山市環保局大樓變‘冰雕大樓’”的圖片在網上廣為流傳。
原來,這個環保局大樓上,正好有一個國家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為了“改善”空氣質量數據,當地調來了霧炮車,對著這個大樓不斷噴灑水霧。誰料那幾天寧夏夜間溫度低,霧炮車操作人員沒掌握好“火候”,結果把整個大樓噴成了一座“冰雕”。
可能是覺得這件事說出去太丟人,圖片傳出后,石嘴山市環保局還解釋說是“水管壞了”,但很快就被“打臉”,寧夏自治區環保廳調查表示:“大樓變冰雕”確因霧炮車噴水改善監測數據所致。
最終,相關責任人被嚴肅追究責任,處分結果也向社會公布。
事實上,當時這種霧炮車圍著空氣監測站點轉的情況簡單太常見了,很多地方都有,“冰雕大樓”只不過是其中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而已。
前有寧夏環保局大樓變“冰雕”,后有河南安陽二氧化硫數據變“負數”。
2017年4月,京津冀區域出現大范圍霧霾,多個城市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當時的國家環保部派出7個督查組,深入京津冀區域開展專項督查,結果發現一堆問題。
其中,督查組在河南安陽發現,安陽市內黃縣豐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硫在線監測數據,竟然為“負數”。
啥原因?督查組沒解釋,我猜沒準是操作員一不小心“手抖”給改錯了。
不過,就連造假都能造得這么馬虎、這么應付,是不是也太不嚴肅了?
對此,《人民日報》的評論是:該案例已經刷新了數據造假的“下限”。
叁
生態環境部表態“零容忍”
其實,只要是稍微關注環境監測新聞的朋友就知道,以上這些案例,只不過是眾多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例中的“滄海一粟”。
在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道路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大神們做不到的。
樣本“偷梁換柱”、在采樣管上扎孔、修改分析儀器、加裝過濾裝置、私自增加線路板……從軟件到硬件,只要是有機可乘的地方,都曾經留下過他們的身影。
而在生態環境部這邊,其實也是一直不遺余力地在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
今年5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就表示,環境部正在以嚴厲的懲戒措施,打擊監測弄虛作假行為。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
首先是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持續,包括《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環境監測弄虛作假適用污染環境罪、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等,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是不斷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比如實施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運維機構、排污單位開展監督檢查等,保持高壓態勢。
第三是懲治弄虛作假行為。此前發現的幾個案例,比如西安、臨汾環境空氣監測數據造假,浙江樂清水質監測數據造假等案件,都受到了嚴肅查處,對涉案監測機構人員分別判處1年8個月至6個月不等有期徒刑。
總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旦發現數據造假案例,生態環境部絕對是“零容忍”。
在這里,《環保圈》也想奉勸那些打算數據造假的朋友,現在環保的時代已經變了,過去那種“裝樣子”的環保肯定是行不通了。
要想持續生存下去,只有踏踏實實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
依靠一些手段蒙混過關,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最終沒準還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畢竟,如果有這個精力和智商,干點啥不好呢?
高能柱狀活性炭生產生產廠家詳情點擊:http://www.5358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