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仁源水處理材料廠
聯系人:孫經理
手機:15838253283(微信同號)
電話:0371-66557686
郵箱:1813885391@qq.com
地址:河南省鞏義市工業園區
新式非氧化型殺菌劑生產廠家64億污水處理廠PPP大項目無人問津,透露出什么信號?
新式非氧化型殺菌劑廠家64億污水處理廠PPP大項目無人問津,透露出什么信號?倍受市場關注的“瑞安市全域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近日又有新動向。
11月2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瑞安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設中心瑞安市全域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公開招標轉單一來源)單一來源采購公示”,顯示該項目擬由公開招標轉為單一來源方式采購,擬定供應商為瑞安市公用事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瑞安公用”)。
從剛開始招標時的備受矚目,到有效供應商不足三家被迫廢標的尷尬,再到現在轉為單一來源方式,最終由地方國資接盤,這個64億的廠網一體化項目到底經歷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社會資本對它缺乏興趣?從這個項目當中,又能看到行業發展的哪些趨勢?
壹
64億廠網一體化PPP項目廢標后由國資接盤
首先,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個64億項目的招標經過。
最早是去年5月19日,項目發布市場測試公告,為保證項目獲得社會資本的充分響應,廣泛邀請潛在的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市場測試。
測試方案中,透露了這個項目的大致內容與規模,它包括高樓、湖嶺、馬嶼、陶山四家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2萬噸/天;還有1200km(暫定)管網及其配套設施,其中包括39座泵站。
隨后,今年6月,項目又發布資格預審入圍結果公告,顯示有3家企業通過了資格預審,分別為:同方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瑞安公用和浙江富春紫光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今年9月13日,項目正式發布公開招標公告。與市場測試時相比,招標公告幾乎沒有大的變動,合作期限還是30年,經營權轉讓費還是20億,項目內容還是4個水廠,處理規模為2萬噸/天。唯一的變化是管網公里數更準確了,變成了1389km,增加了差不多200公里。
招標公告發布后,由于總預算金額高達64億,所以還是引起了業內的很大興趣。不過,由于項目回報機制是使用者付費,主要來源為污水處理費(包括居民污水處理費和非居民污水處理費),所以大家關注的焦點更多集中在“每天兩萬噸的污水處理費如何才能覆蓋20億的轉讓費用”。
果不其然,又過了一個月,項目傳來了廢標的消息。
10月14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上海同濟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關于瑞安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設中心瑞安市全域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的廢標公告”,其中顯示,由于有效供應商不足三家,宣布廢標。
但是,結合6月時發布的項目資格預審入圍結果公告,可以知道當時明明是有3家企業通過了資格預審的,為什么他們后來又放棄了呢?
對此,中國水網曾經進行過詳細的分析,認為廢標原因主要是由于項目設計不合理、管網規模和污水廠嚴重不匹配、管網底數不清導致的隱形風險較大,以及回報機制不清晰,讓社會資本誤認為回報風險高等等。
項目廢標后半個月,11月2日,項目公布了最新的動向,擬由公開招標轉為單一來源方式采購,擬定的供應商則是瑞安公用,也就是之前曾經參與項目投標的3家供應商之一。
同時,最新這則公告還透露出很多新的細節,原來,9月13日發布采購公告后,至投標文件提交截止時間止,入圍資格預審的3家供應商中只有1家企業(瑞安公用)投標。由于投標供應商不足三家,造成本項目采購流標。
不過,經專業人員論證,招標文件無歧視性、排他性條款,符合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招標程序也符合相關規定。
也就是說,這個項目的招標過程中不存在以往大家經常提到串標、圍標等“黑幕”,招標文件和程序完全符合法律規定,項目流標完全是市場原因所致。
但是,因為瑞安市污水管網缺乏維護,已經嚴重影響到排水防澇。因此,考慮到本項目公益性強、收益率低,運維需求較為急迫,且供應商瑞安公用熟悉瑞安市排水實際情況。所以該項目擬由公開招標轉為單一來源方式采購。
也就是說,因為項目非常急迫,已經影響到了當地的排水防澇,等不及再次進行招標了,所以采購人決定轉為單一來源方式采購,并且擬定了瑞安公用為供應商。
公開信息顯示,瑞安公用成立于2013年6月21日,由瑞安市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日供水能力43萬噸,日污水處理總能力25.5萬噸,性質上屬于地方國資。
貳
管網是個大問題,地方國資不必“妖魔化”
64億元的PPP大項目,就這樣花落本地國資了,留給市場什么樣的反思?
第一,相比幾年前,社會資本已經冷靜多了。
回想4-5年以前,PPP項目如火如荼的時候,如果有像這樣64億的大項目出來,市場上肯定是打得不可開交了,各種小道消息、各種低價競標、各種內幕、各種吐槽……足夠吃瓜群眾看上好幾天。
可是,隨著PPP擠泡沫,以及前些年眾多參與PPP項目的企業紛紛“暴雷”,社會資本也都學聰明了,看到大項目不再一擁而上了,都能冷靜地分析利弊得失了。
比如,這個項目,大家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風險太大。1389km的管網,底數和質量都很難說清,后期運維很有可能是個“無底洞”;項目包里管網太多,污水廠又太少,如果單靠“使用者付費”,那么一點點污水處理費能否打平運營成本還是一個問號;雖然溫州的水價在全國也屬于中游水平了,但平衡這么多的管網和污水廠,仍然存在很大疑問。
再加上這幾年環保督察越來越嚴格,動不動就是通報、追責什么的,所以社會資本在接手項目時也是謹慎為主,寧缺毋濫。
社會資本吸取了前車之鑒,應該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PPP項目流標的重要原因。
第二,管網非常重要,但資金來源仍然是個大問題。
經歷了“十三五”的補短板,進入“十四五”,污水處理廠的短板基本上算是補齊了,管網問題開始凸顯了出來。
管網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誰來解決?如何解決?怎么樣持續地解決?目前似乎還沒有找到好的辦法。
這個項目流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網。首先,網管的占比太大,說是“廠網一體化”,但污水廠資產其實只占15.25%,設計處理規模只有2萬噸/日,這么點的污水處理費,能不能覆蓋20億的轉讓費,的確存在很大疑問。
其次,1389km的管網,分布在市區的4個功能區和18個鎮街,數量長,范圍廣,其中很多底數都不清楚,后期的運維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總之,對于運營類企業來講,這個項目的總體質量不高,運營難度偏大。雖然號稱有“64億”,但能不能拿得下來?很多企業心里都沒底,這也是導致他們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
針對管網的問題,上次《環保圈》報道過三峽集團的“水管家”模式,就是以“水管家”的身份,對城市供水、排水、管網、防洪排澇、河湖等涉水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同時配合地方建立監管資產與水價掛鉤的定價調整機制,以此來解決管網投入資金需求巨大、地方財政投入難以持續維系的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相關閱讀: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成立首家“水管家”公司,透露出什么信號?
第三,對于地方國資沒必要“妖魔化”,他們主要是承擔政治任務。
今年以來,地方環保集團密集成立,曾經是引發業內熱議的一個問題(相關閱讀:14省區紛紛成立省級環保集團,環保產業“百團大戰”來了!
很多民營環保企業擔心,這一波地方環保集團的成立,會不會造成新的區域壟斷?
在“瑞安市全域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中,雖然最后的供應商不是地方環保集團,但也同屬于地方國資的范疇,從這個項目里,也能看出地方環保集團成立的初衷。
在這個項目中,瑞安市的污水管網缺乏維護,已經嚴重影響到排水防澇,運維需求非常急迫,因此打包成PPP項目進行招標。但由于公益性強、風險大、收益率低,導致社會資本無人問津,最終項目流標。
在這種情況下,問題還要不要解決?當然要,誰來解決?最終還是由地方國資來兜底。
也就是說,地方國資的任務,就是在社會資本無人愿意接手時,兜底承擔當地的環境治理任務,保證最基本的環境產品供給。
近年來各地紛紛成立的地方環保集團,其使命也有很大程度上與此相類似。
因此,對于地方環保集團的紛紛涌現,民營環保企業大可不必過于擔心。相反,這些環保集團的成立,其實還大大加快了各地環保項目的釋放。民營環保企業如果能夠發揮自身技術優勢,與他們相合作,其實還有利于占領市場,把握新的機會。
總之,從64億廠網一體化PPP項目的廢標過程中,還是可以看出不少環保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問題的,這是一個典型案例,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更多新式非氧化型殺菌劑廠家詳情點擊:http://www.5358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