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仁源水處理材料廠
聯系人:孫經理
手機:15838253283(微信同號)
電話:0371-66557686
郵箱:1813885391@qq.com
地址:河南省鞏義市工業園區
消毒劑氯片10g廠家黃河大保護|黃河八問
消毒劑氯片10g生產廠家黃河大保護|黃河八問。習總書記在鄭州視察指導工作時,針對黃河問題提出,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這是繼長江大保護之后,國家在生態文明領域做出的又一戰略性工作部署。在前面的有關公眾號文章中,筆者曾提出,要把長江大保護的經驗推廣到全國,尤其要重視黃河的保護。黃河盡管在流域統一管理、水量調度、水資源保護與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在流域水資源持續衰減用水競爭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實現了20多年不斷流,黃河泥沙已經從最初的16億噸顯著下降到目前的一兩億噸,成績不可謂不顯著。但是,按照習總書記的新要求,還有很多的問題待解,任務也十分繁重。這些問題也都直接關系到兩岸九省人民的幸福和河流的長效保護。
一問:三十年的分水方案能調整嗎?
黃河用水矛盾突出,為協調九省用水,87年黃河進行了水量分配,由國務院批復實施,簡稱“87”分水方案。到現在,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沿岸各省市的社會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資源配置格局也不同了,如南水北調的中東線已經供水進入下游幾省(河北、河南、山東、天津等,87方案也提到是南水北調前的分配)。是否應重新論證一下新形勢下流域的分水問題?
二問:黃河泥沙哪去了?
87分水方案確定,580億方的年水資源量中,需要留出輸沙水200億方。隨著上游淤地壩及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黃河的泥沙已經顯著下降,目前僅一億噸上下。是否還需要200億方的輸沙用水?如果黃河水沙(減少)情勢是不可逆的趨勢性變化,那輸沙水就不需要那么多了,而黃河下游河道也將由歷史上的淤積改道為主轉變為沖刷下切為主。此時的輸沙水量應該不需要那么多了。是否可以分配出一些給上游四省,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如果黃河流域的水力侵蝕過程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那是好事。
三問:黃河的水哪去了?
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已經做了三次,1980年一次,2000年一次,現在正在做第三次。三次的評價結果,黃河的水由第一次的580億方,下降到第二次的530億方,第三次的評價結果很可能不足500億方了(尚未正式發布)。而降水并沒有趨勢性下降,上游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區甚至還有由干冷轉濕熱的氣候變化。那水都跑哪里去了?也許隨著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的加強,原先的徑流性水資源(藍水))轉變為地帶性植被消耗(綠水),也許有偷偷用水的沒計算進來,也許因為黃河中游煤炭的開發把地下水破壞了,地表水的產水過程也發生了變異。總之,黃河水在減少,而需求在增加。
四問:黃河的文化印記在哪里?
說到黃河,大家都想起人類四大古文明中的黃河文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因此,如果非要選一個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很多人首選黃河,而不是長江。長江面積、水量、涉及的省市都多于黃河,但在很多人的心中,黃河的文化地位是第一的。但所有的文化都要有傳承,都要有物質的(如遺跡)或者精神的(音樂、詩歌、文學作品等)載體。黃河文化在哪里?如何挖掘和保護?我去過古老的運城鹽湖等地,保護的還不很到位,而且文化價值的挖掘和弘揚也有待改進的地方。從生物多樣性來說,長江重于黃河,但從文化地位來說,黃河重于長江。需要系統調查和保護好黃河文化印記。
五問:黃河下游防洪壓力減輕了嗎?
5400公里的黃河,防洪重點是下游懸河段,也是歷史上不斷改道和造成嚴重損失的地區。如果如前所說,下游的河道已經開始進入沖刷侵蝕的新階段,那下游防洪壓力應該越來越小,畢竟河道持續下切,等同于兩側堤防在加高。而且,如果進入下切過程,也許蓄滯洪區都不需要了。但上游淤積在大小水庫塘壩中的泥沙真的永久固化在當地嗎?會不會在一次歷史性大洪水中,零存整取,泥沙俱下,造成更大的災害?這個問題顯然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如果下游河道主河床進入下切模式,兩岸灘地上的百萬農民是否還需要搬遷?黃河的水空間岸線邊界在哪里?
六問:黃河水質保護基準是什么?
黃河水質形勢嚴峻。長江大保護工作中,提到長江處于“無魚級”的嚴重污染和干擾狀態。對比水質,2018年長江劣V類河長僅占評價河長的2.3%,而黃河的劣V類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高達12.3%,僅次于開發過度污染嚴重的“三河”之海河和遼河。因此,黃河的污染控制刻不容緩。但黃河水質保護的基準是什么?很多河段天然就存在砷這個化學物質。如果還像其他河流一樣按照COD和氨氮兩個指標治理肯定不合適,因為沿程工業、礦業、城市十分復雜,污染物類型多。如果脫離黃河的天然水化學演變規律去治理黃河水污染,恐怕也不符合十九大提出的“尊重自然”的準則。
七問:山水林田湖草如何系統治理?
黃河跨越高寒區、西北干旱區、半干旱的黃土高原區、半濕潤的黃淮海平原。不同地區,水循環系統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無論是哪個類型區,水都是核心的驅動因素。一定要按照水的循環規律和承載能力,科學合理安排生活、生產及生態建設。習總書記說,黃河問題的現象在河里,根子在流域。如何以水循環及其相關的水化學和水生態過程為主線,科學構建符合自然規律的流域社會經濟和生態復合系統?頂層設計需要考慮水的核心驅動機制。
八問:黃河的事誰說了算?
黃河水資源管理是我國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樣板和較成功案例。黃委每年都根據降水及水庫水量情況進行水量調度和分配,在沿河很多省設立河務局。但是,在管理體制中,也不是沒有問題,如跨行業的綜合管理、省市和流域之間的上下協調機制、上下游的生態補償。其中較突出的是各省市與黃委之間的協調機制。沿岸各省在流域管理中的話語權在哪里?幾乎每年,黃河流域上游省市都會在全國兩會上上交提案,針對黃河的分水及水利工程建設提出各自的訴求。如果協調機制很順暢,就沒必要到兩會上交提案了。在水量分配、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水利工程建設、水權轉讓等方面,很多地方都在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和決策權。是否應該參照國外流域參與式和協商式管理模式,改革流域管理體制?除了流域和行政區的關系外,水資源調度、防洪、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國土空間及岸線利用等,也都是相對分散在各部門,相互協調較弱,水保局又劃分到生態環境部門去了。能否在現在體制基礎上,探索創新流域綜合管理的模式,成立流域管理委員會,國家、相關省市參與,作為決策機構,綜合協調流域的管理?能否有個國家級領導作為黃河河長?能否像長江一樣,頒布實施一部黃河法?
習總書記針對黃河保護的重要講話應該作為國家在江河保護方面繼長江大保護后的又一大戰略,是綠水青山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重大實踐。上面提出的問題也是個人工作和學習中還沒有搞清楚的事情,提出來供參考借鑒。相信黃河大保護方面的工作能獨創出更好更多的治水經驗,豐富我國的悠久治水史,并為世界治水提供中國經驗和模式!
更多消毒劑氯片10g廠家詳情點擊:http://www.5358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