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仁源水處理材料廠
聯系人:孫經理
手機:15838253283(微信同號)
電話:0371-66557686
郵箱:1813885391@qq.com
地址:河南省鞏義市工業園區
活性炭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探人發展,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實現,我國對活性炭的需求量將急劇增加,這將促進我國活性炭工業的飛躍發展。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活性炭工業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國活性炭生產科學技術基礎薄弱,生產裝備落后,企業數量多且分散、生產規模小、產品品種少,勞動生產率不高,同時在對外貿易中由于缺乏宏觀調控處于無序狀況,導致國產活性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乏力。為了盡快改變這一狀況,建議有關活性炭生產部門和外貿經營部門及其領導機關進行協商和協調,成立活性炭行業協會可能是一個有效途徑。在活性炭出口方面通過協調對各品種活性炭的出口價格進行適當控制,維護我國活性炭對外貿易的競爭力和國家商業信譽。
綜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多年情況,我國活性炭工業發展趨勢如下:
(1)活性炭生產廠從城市向鄉村和原料產區轉移,以解決原料和污染問題;
(2)鄉鎮、個體辦的活性炭小猶如雨后春筍,在很多山區成了致富門路之一;
(3)對外技術合作和貿易有突破性進展;
(4)科技教育蓬勃發展,很多行業、很多部門都涉足活性炭領域。
到90年代中期,我國有30多個大學、科研所和設計院都進行有關活性炭的科研和技術開發工作,這對我國活性炭工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1992一1993年統計產量達到60kt,生產能力約100kt。80年代末,我國國內活性炭總需求量約30kt,以粉未活性炭為主,活性炭的應用主要有制藥、味精、葡萄糖及食品飲料加丁等輕化工業,同時水處理及環保工程也使用一定量的粒狀活性炭。
我國活性炭出口創匯已有多年歷史,其出口以氯化鋅法粉狀活性炭為主,也有部分木質粉狀炭和煤質粒狀炭出口外銷到東南亞、臼本、澳大利亞和歐美等地區和國家。1989年我國活性炭出口量為6--8kt。 我國活性炭工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先進的工業化國家相比,我國人均活性炭生產量和使用量都只及其十分之一左右,工藝、設備不夠先進、品種不夠齊全,特別是高技術、新技術的活性炭產品缺乏,活性炭小廠多,且分散。
我國的活性炭工業幾乎起步于二戰后世界活性炭工業的發展,1951年開始有燜燒法和電爐蒸汽活化法,1954年添建氯化鋅化學藥品活化法,之后發展了蒸汽活化法。我國活性炭工業大致經歷下列幾個時期:初創于50年代,60~70年代打基礎,80年代后蓬勃發展。到90年代中期,我國活性炭產量從幾十噸發展到60kt以上,僅次于美國、俄羅斯、日本,居世界第四位;活性炭工業產值在整個林化產品中僅次于紙和松香,居第三位;活性炭品種達到200多個,有多種方法和爐型生產活性炭,除個別品種外,基本上能滿足我國社會和經濟建設的需要。